close

當我第一次時在West End 的特色漫畫店Junky Comics裡翻閱這本書時,感到這本小zine雖然充滿詩意,但無法忽略它強烈的晦澀感,令人有點不知該從何理解起其內容。但這畫風真的太特別了,既不是浮濫的那種文青風,也不是陽剛的歐美漫風,更不是傳統的報紙諷刺漫畫畫風或者是卡通味濃厚的日漫風,而是在工筆細描植物的同時,對於人物或場景的呈現又帶著一些慵懶隨意,有時還有具深意的留白部分,在畫面的疏淡與濃厚之間,作者取得了巧妙的平衡,算是結合東西方之長吧! 。這是那種無法界定風格的作品,直覺告訴我,這書不好消化,但益於消化系統,還是應該收藏起來以強健閱讀審美經驗。而且在高消費水準的澳洲,這樣高品質的出版品竟然也才AUD$6而已 (我突然想到台灣有些高價zine的訂價其實並不比主流出版社的繪本還低,所以這家書店的zine售價如此低廉著實震驚了我。後來想想,台灣許多zine不僅印刷精美,且挑選的紙質是明顯具有一定質感的;與此相對的,我目前在Brisbane看到的zine多是以普通的A4紙搭配家用印表機製成,也難怪售價是連小學生都可以毫無負擔購買的水準,果然是一分錢一分貨。我前幾個月不過印了4份40頁的論文外加最簡單的線圈裝訂,就花了近台幣2000元,所以不難想見澳洲zine作者會選擇如此印製自己作品的原因,真是有些辛酸),於是我沒有多加思索便爽快的刷了卡。

隔天早上,我在餐廳切完水果,一邊點下手機裡樂曲撥放的按鈕,整理好心情,端坐在桌前進行第二次閱讀。這一次的感受就像是葉覓覓當年介紹的影像詩一樣,跳動且看似失序的敘述方式,時而文字時而影像,影像說明了文字,而文字也支撐著影像,連貫著情緒或者故事片段的主線。此外,簡單的紅藍白三原色輪流擔任勾勒、配色、主色或網點的腳色,也是全書出現的所有顏色,簡單的它們不混淆視聽,但著實震撼了視聽。

雖然沒有訴諸文字,但作者以植物與動物的影像隱喻著情慾,以及主角們在房間裡的親密互動,讓人看得臉紅心跳之餘,不禁再次讚嘆作者營造氛圍的功力、技巧與深厚的藝文內涵 (我確定這樣的作品絕對是畫匠或文字匠創造不出來的)。這些都令我聯想到詩經以植物或動物來作為情感活動的隱喻的抒情傳統。但這圖像隱喻真的太太太隱晦了,所以我想即使是兒童拿來閱讀也不會有問題。

而第三次閱讀,我發現作者的高明之處在於純熟的電影運鏡技巧,她擅於擷取面容、身體、植物或者房間的片段,經由組合排列,佐以畫龍點睛的文字敘述,讓讀者的眼睛跟著書中人物的視角觀看他們所歷經的事件與感受。

全書的文字加起來應該不超過兩行,但飽滿的詩意卻是成功且濕潤地股脹。

我敬佩妳,Sarah Leslie McNei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剝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