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完了美劇Orange is the new black新一季以後,頓覺生活失去重心,偶然之下在Youtube發現了 被過度保護的加穗子。原本只想做消遣之用,但卻因為觀賞此劇時,正值我人生中幽暗的停滯期 (雖然以前在學校的時光順遂而愜意,只要認真努力就可以獲得一定的回報,但是出了社會之後卻因為種種原因而遲遲無法覓得心目中的夢幻職業),讓我重新思考了職業、親子關係、社會關係以及人生。

在這張宣傳圖片中,女主角加穗子身披白紗,乖巧安恬地坐在那裡,爭著骨碌碌的圓眼睛,天真地望著觀眾,就像是個孩子一樣。而她身上的白紗正是防止碰撞的氣泡紙所製成的,上頭貼了各式禁止重壓、溫度控制等安全標語,還貼了 特級品」三個字,非常符合本劇的劇名。一個被視為特級品般捧在手心中小心翼翼培養長大的孩子,一直以來都受盡各種嚴密的保護措施與看管,等到應該獨立的年齡時,她又應該如何自處呢? 這不僅是一個親子的教育議題,也是對社會的質問。

 

圖片來源  goo.gl/ySa4hj

Copy short URL

 

加穗子是個雖然即將大學畢業,但卻仍然像個孩子般,任何決定與生活需求都要依賴母親,一有物質需求就轉向父親的女孩子。她是學校裡唯一沒有被公司內定的畢業生,爸爸就算是透過關係也無法讓她得到工作,不僅家人,就連學校也為她頭疼。我想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她欠缺日常生活中大多數事情的實質作業經驗,也缺乏生活體驗與人際接觸,不懂與陌生人交涉的技巧。我會這麼猜測,是因為全劇除了家人、親戚與麥野初以外,加穗子沒有其他交流來往的對象,也沒有朋友,而這個也是我認為很重要的人物設定。她對於世界的認知與處理方式主要都根基於家人,但是身為獨生女的她被父母保護得過於嚴密,只能用長輩篩選過的標準來面對這個世界,以至於從小就只能片面地認識這個被大人們篩選、潤飾甚至包裝過的世界內涵,無法缺乏這個世代的處事方式、價值呈現與決斷,也無法完整體驗人生的各種滋味。這樣大不幸的同時也是大幸,想想看,要不是身邊親友豐沛的疼愛與包容,能夠培育出這樣單純的孩子嗎? 除了能夠因為家人的保護與全力協助而比別人少受一些挫折,也正因為她人生經驗的匱乏,所以在日後遇到種種挑戰,而開始思考人生的時候才會產生那麼多深刻的感受與衝擊,一次次地睜大眼睛說 我第一次有這個感覺 !然後詳實地敘述心中的感受。

 

圖片來源  goo.gl/dPvztx

Chort URL

而加穗子最令我敬佩的一點,正如同她身邊的長輩所說她學習事物的速度雖然比一般孩子慢,但是當她抓住要領後,就會比誰都更加拚命地去做。也正因如此,麥野初從最初想捉弄她、利用她完成送外賣跟發傳單的工作,到被她為了尋求人生、愛情、家庭解答而努力不懈的精神所感動,親口對她父母說 :「 我總算了解二位將她當掌上明珠寵愛的心。看到她這麼拼命,我也要努力才行。其實比起加穗子,我是個更加懶散而且容易怠惰的人,所以看到她雖然生活技能比我更加欠缺,但是為了理想而充滿了衝勁與毅力,而且堅強,也不禁令軟弱的我感到慚愧。此外,因為母親總是習慣將一切都替加穗子思考好、為她整理思路,然後下結論,將自己的想法強加在女兒身上,就像老師總是直接告訴學生問題的答案而不讓學生自己思考一樣,使加穗子長久下來變得不善於表達自己,總是讓強勢的母親比自己先一步決定所有事情的走向與樣貌。她就像一個玩偶,沒有自己的決斷,只能持續被安排著、擺佈著,長久下來便愈來愈缺乏自我鍛鍊的機會而失去信心。加穗子的外婆對她母親說得精闢 :「加穗子小時候你總是因為她又成長了一點而喜悅,如今你怎麼反而又不希望她長大了呢?」或許對父母而言,當然是希望孩子能一直成長、學習、茁壯,但是另一方面,又捨不得讓孩子吃苦、受挫折,況且加穗子是母親年輕時歷經懷孕困難的痛苦與長久的治療後,好不容易才生下來的孩子,當然會比別人又對她多出一些憐惜。

其實我在讀研究所以前,除了使用洗衣機與晾衣服外在家裡幾乎沒有做過什麼家事,出門也多由家人接送或者搭公車捷運,少有自己騎機車或者駕駛汽車的機會。我一直以為女生理所當然地應該被寵愛著,所以自己這樣已經足以應付生活所有的事情了,直到出了社會,在餐廳、零售店、學校等工作場域中磨練實作技能,兜兜轉轉之後,才明白自己原來一直都只會讀書與空想,生活技能卻是相當缺乏。一開始我因為連掃地這樣簡單的事情都比別人遜色很多,做什麼事都笨手笨腳而感到自卑,但漸漸地,我終於開始領會事情的作法,一點一滴地學習與成長。

一開始我只是因為加穗子跟我一樣對人生與職涯迷茫才對此劇有共鳴,但後期,更讓我深有所感的,其實是在小糸因手傷被迫放棄大提琴家之夢之後。小糸原本是個才華洋溢的美少女大提琴家,家裡省吃儉用地替她攢錢,希望未來能幫助她赴國外深造。但長期的過度練習造成了她手部肌肉的傷害,也因為沒有及時就醫而在比賽時病發,然後住院,被宣告傷勢難以復原後,她也從沉穩懂事、追求夢想的孩子轉變成為失去靈魂、放縱叛逆的不良少女。從她開始,每個腳色慢慢摘下長久以來的假面具,停止表面上的和平,紛紛與家人產生或大或小的衝突,也漸漸學習坦誠地自我揭露。看似完滿美好的大家庭裡頭,其實人人都有埋藏已久的傷口,當它們一一被坦露在人前,加穗子(也包括我)這才明白,無論一個人或一個家庭表面上的樣貌多麼風光或者順遂,每個人都有其生命中難以承受的痛楚,只是在他人面前不願意,也不方便言說,但強顏歡笑的假面下並不代表那不存在。加穗子的媽媽看著小糸肆無忌憚地抨擊著為她加油打氣、舉辦生日派對的眾親友,終於說出了心中埋藏已久的話,在她來看, 小糸才是個偽善者,依仗著自己的受害者角色以及放棄才華與夢想的可憐處境,讓大家安慰她,不忍心苛責她,但她卻又一個勁地指責幫助她的人,將她們推開。如果哪一天,再沒有人願意理她、幫她、同情她,那麼她的叛逆戲碼也就進行不下去了,這個時候,說是討厭大家的她,又該何去何從呢? 就像麥野初說的一樣,被大家幫助著還不知感激的小糸,雖然家境與受寵程度遠遠不如加穗子,但實際上也是個被保護過度的孩子。我想小糸是有一些自大、自戀和矛盾行依附的性格吧! 但若不是因為血濃於水,無止盡的負面情緒等於是將最親近的人向外推去,當別人累了,煩了,傷透了,心死了,那個時候的自己就真的是什麼都失去了。

本劇的靈魂人物除了主角加穗子以外,就是男友麥野初了。他之所以能夠直截了當地將眾人不敢對加穗子說的話脫口而出,或許是因為他本來就一無所有,所以可以無所畏懼。但細加觀察之後,不難發現其實他也不完全是表面上看到的那樣灑脫,他嘴上說自己沒有家人、不在意母親,卻時時帶著母親當年送他的那管紅色顏料; 他一邊努力追求著作職業畫家的理想,一邊又為了最基本的溫飽而不得不四處打工維生。現實不容許他完全灑脫,所以他更要努力灑脫。我是個喜愛藝文的人,但是嫁到了英語系國家以後,我以前在學校所學習的內容短時間內還無法找到太多實質上的作用而突然變得沒有那樣有價值。一開始對我客氣的某些人,也在發現我出社會無法成為高薪族群後開始露出了不耐煩的嘴臉。長久以來,我的熱情被消耗、磨損,就像小糸那樣的怨天尤人,帶著尖銳的話語和眼光去面對這個似乎別人都比自己順遂的世界。不過說真的,我自己是有選擇的權利的,只是我放棄了而已。加穗子如果是個懦弱的孩子的話,她就算遇到麥野初也不會有所改變,還是會過著寵物般的人生,但正因為她是堅強的人,所以她才能一次又一次地去尋求突破,最後找到屬於自己的人生解答。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剝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